05
Feb 2024

海水鹽差打造奇蹟 (只有中文版本)

地球上71%的表面被水覆蓋,當中咸水比例佔97.5%,可見海洋之遼闊。海洋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庫,海洋資源豐富,由海產到海洋礦物,人類無一不賴以維生。海鹽製作歷史悠久,早於秦代已有相關記載,古代亦有不少富翁靠賣鹽發家致富,可見鹽由古至今在人類發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。現今科學昌明,科學家發現鹽度差異原來可被用作為發電,意味鹽的價值進一步被放大。

海水之所以又被稱為咸水,原因在於海水中含有多種溶解的鹽類,而鹽差的能量來源於海水和淡水之間的鹽度差異。淡水中幾乎沒有鹽類,與海水鹽度存有天壤之別,因此兩者的鹽差可以被利用來產生能量。通過利用壓電效應、化學反應和逆滲透等技術生產化學電位差能,這種能量被稱為海水鹽差能。

目前全球許多地區都面臨著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,而海水淡化是解決問題的一線曙光。海水淡化不僅可以改善較落後地區民眾的生活質素,亦可推動當地農業和工業發展,對可持續發展形成重要意義。目前最廣泛應用的海水化淡方法是逆滲透,然而,逆滲透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,並且產生的濃縮鹽水需要妥善處理,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。現時已有利用鹽差技術打造電池的案例,更有望以此為海水淡化廠供電。

值得留意的是,目前海水鹽差技術亦存有成本高昂及耗電量等缺點,更有說法稱技術有機會形成鹽度波動,對水生生物產生威脅。目前鹽差技術雖則仍有待改進,但絕不應低估海水鹽差技術潛力,相信假如技術日後取得突破,茫茫大海可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路上最強後盾。

原文載於AM730 <<金山碳方>>專欄
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8%B2%A1%E7%B6%93/%E6%B5%B7%
E6%B0%B4%E9%B9%BD%E5%B7%AE%E6%89%93%E9%80%A0%E5%A5%87%E8%B9%9F/427603